报告节选
1975年,横店集团前身,横店丝厂成立。
1996年,横店集团为电影《鸦片战争》建起了“19世纪南粤广州街”拍摄基地。随着国内更多影视剧的拍摄需求爆发,横店集团又陆续建设了秦王宫、清明上河图、明清宫苑、梦幻谷、华夏文化园等30多个影视拍摄基地。由此开启了文化、旅游相结合,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横店发展新模式。
横店的发展,也是我国影视行业蓬勃发展的缩影。
2018年,我国共生产各类影片1082部,同比增长19.96%;全国票房达到609.76亿元,同比增加9.06%;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7.16亿,全国荧幕总数达到60079块。
2019年,中国总票房已经达642.7亿元,观影人次达16.2亿,实现了同比增长5.4%。
2020年疫情,给蓬勃发展的电影产业带来一定的影响。但总票房仍达到204.17亿元;城市院线观影人次5.48亿。
2021 年,全球总票房约为 214 亿美元,同比上涨 72.58%,后疫情时期,全球影院陆续重启,电影市场逐渐回暖。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,使中国在全球各大电影市场中率先复苏。
2021年,全国票房472.58亿元,超出北美市场票房六成以上,蝉联全球榜首。国产影片影响力继续增强,市场诞生了三部45亿+票房国产影片,缔造了史无前例的奇迹。《长津湖》摘得中国影史票房桂冠。
2021 年,我国全年生产电影740部,上映新片572部,比2020 年增加263部。电影市场观影人次11.67亿。
对比10年来的行业趋势,我国电影产业依然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。
2015-2019年间,中国电影票房始终保持了9.8%的年均增速幅度;此外,随着《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》政策的出台,电影市场已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。
2020年-2025年,剔除疫情原因,我国电影产业增长率预计会保持在10%左右,即:到2025年中国国内票房收入将超过1100亿元。
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市场规模更是实现了15.7%的快速增长,由2014年约人民币636亿元快速增长至2018年约1140亿元。
在过去的2021年,我国生产电视剧194部6736集,电视动画片78372分钟。全年生产故事影片565部,科教、纪录、动画和特种影片175部。
2021年,国内与影视相关及网络视听业务的机构数量达到4.8万家,以影视为基础的各类从业人员已经超过1000万人。
2020年,虽然有疫情发生,但横店影视旅游产业的收入仍超过200亿元。截止2021年,横店影视已经集聚影视企业 1462 家,累计接待中外影视剧组 3200多个。2018年、2019 年、2020年连续三年接待游客数量连续近2000万人次,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2.3万个。
2022年,随着国内疫情的日趋稳定,中国影视行业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,也同时为影视基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。
《银河渡(中国)影视产业基地》正是在国际,国内影视全新机遇的基础上策划建设的。
一、《***(中国)影视产业基地》总结剖析国内影视基地优势产业模式模型的基础上,着力打造新的产业集群。
包括:影视摄影,影视主题公园,会展,影视明星地产,演艺,培训、中介服务、剧本开发,后期制作、电影院线、明星经济,网红、微电影,影视打卡地、影视衍生品等全要素、全产业链发展。
《***(中国)影视产业基地》把影视产业园区和休闲度假、旅游开发、情景体验等业态相结合,不断拉长影视产业链。拓展园区功能,培育形成集影视拍摄、创意设计、教育培训、文博会展、艺术交流、众创空间,网络新业态以及商业配套、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园区。
二、同时,《***(中国)影视产业基地》紧扣山东省委、省政府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要求,以《山东省“十四五”电影发展规划》为指导,全力打造全国领先、世界水平的影视产业基地。
二、转变传统影视基地发展思路
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: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,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,坚守中华文化立场,立足当代中国现实,结合当今时代条件,发展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的,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,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。”为指引,深刻分析国内影视产业基地的发展现状,改变发展模式。
1、转变以“影视拍摄+旅游”的传统发展老路。以“影视拍摄+旅游”为开山斧,吸引其他产业的有序进入。
2、转变影视基地以造景为主要手段的单一思绪。布局影视全产业链,形成涵盖影视投资、制作、发行、放映等业务在内的产业闭环,实现由“拍摄”向“电影公司”转型升级,构建影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。
3、转变影视基地以影视为主业的局限思绪。通过影视产业基地的“聚”字效应,聚产业、聚资源、聚要素、聚人气(明星)、聚红利。
4、转变影视基地自我发展的地方思绪。通过影视产业基地的热点效应,形成区域投资热点,实现以影视基地为核心的,集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带。
二、《***(中国)影视产业基地》的发展模型
以影视拍摄基地为中心,实现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,区域经济、人文“四轮驱动”,协同发展。
1、影视产业
影视拍摄基地:打造拍摄基地大、拍摄场景多、时间跨度长、科技实力强的四大影视特点。
(1)影视基地场景时间跨度:设计场景自秦汉到民国,直至改革开放,成就中国历史最完整的拍摄基地。
(2) 影视生产服务链:基地不断拓展影视拍摄的上下游服务链条,包括:
①上游的群众演员招募(群众演员工会组织管理);
②演职人员提供(影视职业学院培训);
③服装道具制造(服装道具公司)以及下游的影视后期制作(剪辑、录音等);影视宣传推广(传媒公司)等。
④培育基地特有的“影视拍摄配套集群”,打造“美国好莱坞,中国银河渡”的产业格局,领先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独特竞争力,形成影视基地产业化。
(3)影视生活服务链:立足德州,直达济南乃至华北,为基地的影视剧组提供拍摄期间全方位的生活服务。
生活服务链包括住宿、就餐、购物、交通、娱乐,休闲,布景等,带动300公里区域服务带。
(4)以《***(中国)影视产业基地》为基础,整合山东乃至华北的影视拍摄全方面要素。不断整合山东影视优势:山,水,人,文,海,地,空,以一地带动多地,以一城带动多城。
第三部分 项目展望
影视基地作为影视产业链的重要一环,对于集聚影视文化产业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,有着积极影响。
影视产业属于高科技含量、高附加值的低碳型文化产业,具有独特的经济影响力。据美国电影协会与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布的《2016中国影视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报告》,2016年中国影视产业对国民经济整体经济贡献达到5731亿元人民币,为社会提供了109.5万个高效的就业岗位,并贡献了480亿人民币的直接税收。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,集聚式发展影视等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。
一、城市新名片
1996年,横店为电影《鸦片战争》建起了“19世纪南粤广州街”拍摄基地起,国内的影视基地产业在20多年的时间里,得到巨大的发展。横店已经成为了中国影视的一张名片。
《***(中国)影视产业基地》的建设,也将成为有着“九达天衢”、“神京门户”之称的德州一张新名片。
德州,古称安德,简称德,山东省地级市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、黄河下游冲积平原,是山东省的西北大门。北接河北省沧州市,南接省会济南市、聊城市,西邻河北省衡水市,东连滨州市。处于环渤海经济圈、京津冀经济圈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交汇区域。
德州自古就有“九达天衢”、“神京门户”之称,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。历史悠久。明清时期是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,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现存禹王亭、秦汉墓群、东方朔画赞碑、苏禄国东王墓、四女寺、文昌阁、定慧寺,董子读书台等众多历史古迹。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的大禹、“射日”英雄后羿、“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”的董仲舒、“滑稽之雄”东方朔、大书法家颜真卿、邢侗等都在德州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印迹。
德州,是山东省地级市,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冀鲁交界地区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。德州以装备制造业、太阳能产业、纺织服装业、服务业为主。著名的美食,德州扒鸡,享誉国内外。德州地理位置优越,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区,高铁,高速公路四通八达。高铁到国家政治中心北京只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。
二、区域文化的带动
影视基地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,形成构建服务数字电影和影视后期的产业集群。以无锡影视城为例,如今“华莱坞”集聚了500多家国内外影视制作公司,还吸引了亚洲最大的影视后期公司,曾为《星球大战》、《碟中谍》、《捉妖记》、《长城》等电影后期制作的倍飞视等行业巨头。如今,在服务影视前期的剧本,服务于后期的特效制作、推广营销等产业,同样可以形成产业群。
三、区域经济的带动
1、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
影视业是创意产业,借助灯光、音响等现代传媒技术艺术化地展现拍摄地传统文化,将剧情、人物融入到拍摄地优美的环境中,共筑一个和谐理想的世界,让观众情感移入影视之中,从而触发到拍摄地去亲身体验影视作品中熟悉的场景和画面,而优秀影视作品的推出不仅带动了一个景区的迅速繁荣,而且更加固化了已有知名旅游资源景观的美誉度,无论其主观还是客观都有意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。
2、在特色餐饮、住宿、体验等方面依然大有可为
国内影视基地通常都是都依托区域的文化特色发展而来,如为数众多的汉城、宋城及正在兴起的唐城等,利用自身的朝代特色,打造“时空穿越”感的特色吃喝玩乐,仍然有许多文章可做。
3、周边产业
广告、音像、软件、旅游、娱乐、道具、服装、人力资源、房地产、餐饮、交通、基础建设、投资、大数据信息等,都会产生连带作用。
四、区域人才的带动
在影视创作,影视表演,影视制作,中介服务中,会产生更多的人才聚集作用。
五、新旧动能转换
《***(中国)影视产业基地》符合紧扣山东省委、省政府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要求,以《山东省十四五电影发展规划》为指导,全力打造全国领先、世界水平的影视产业基地。
六、城市功能转型
由工业城市向影视旅游,影视地产,影视文化,影视学院,影视综合体全方面发展。
影视基地的产业链带动效果是明显的,影视产业发展产生了很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,助推和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,已成为促进当代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实现转型升级的“助推器”。
影视产业符合新经济增长点的特征,已经被许多国家和地区视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。
一方面,影视产业的发展能够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带动和融合,从而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。
另一方面,影视产业的发展本身需要大量的影视导演、演员、制片人、经纪人、发行人等影视从业人员,影视产业的发展还会带动电影、电视、动漫等相关的玩具制造、图书出版、文化旅游、餐饮服务、房地产开发、现代服装、现代物流、休闲娱乐等衍生产品或后开发产品行业发展,从而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,实现城市的扩容。
另一方面,打造成复合式产业,形成影视产业集群。利用地域优势,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,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聚集到影视基地的发展轨道上来。
《***(中国)影视产业基地》,将以影视拍摄为基础,将实现以下产业聚集:摄影棚集群,国际影视会展,影视明星、网络红人文化小镇,旅游风情街,特色美食街,影视明星大道,电影主题博物馆,五星级影视主题酒店及假日商务酒店,欧式建筑影视集群,民国建筑影视集群、明星生活区,影视工业学院等。
七、国内影视市场聚合效应分析
影视产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支柱产业,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发展。
据怀柔区统计局数据和怀柔文化创意产业“十三五” 规划资料显示,近年来,怀柔影视产业收入等重点指标均占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半以上。2016年,规模以上影视产业单位实现收入 51.5 亿元,应交税金合计 1.9 亿元,资产总计 171.8 亿元,利润总额 8.3 亿元,占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分别为 51.0%、 61.0%、64.1% 和 110.7%。怀柔第三产业占比由 2010 年的 34.8% 上升为 2015 年 的 40.7%,其中 2015 年影视产业占第三产业总值 55.4%。
浙江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以创建浙江省唯一影视类特色小镇为契机,以围绕电影回归电影为发展思路,2017全年,宁波影视产业区营业收入实现爆发性增长16.28亿元,税收达8412万元,其中落户企业营业收入实现13亿元,税收实现7029万元;象山影视城景区门票及经营性收入9690万元。
影视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,受到各方面的关注。在推进影视产业发展过程中,集聚经济模式是比较普遍和成熟的方式。影视产业集聚经济模式一般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,大批关联企业及经济体系既相互独立又共同合作,构建成一个竞争优势突出的影视经济聚集群体。
以上列举,只是冰山一角,影视基地的产业化后,借助影视产业的巨大市场吸睛效应,名人效应和人才及信息流,同样实现了其他产业的升级。影视产业集群产生对区域经济还有着改良作用,对地方经济的巨大贡献。
八、创新的产业和发展,带来的其他行业的发展
《***影视产业基地》总结了国内其他影视基地的经营实际,提出了打造产业集群、全要素产业链的发展模式,包括:剧本中心、影视摄影,影视主题公园,会展,影视明星地产,演艺,培训、中介服务、后期制作、电影院线、明星经济,网红、微电影,影视打卡地、影视衍生品等全要素、全产业链发展。
《银河渡影视产业基地》把影视产业园区和休闲度假、旅游开发、情景体验等业态相结合,不断拉长影视产业链。拓展园区功能,培育形成集影视拍摄、创意设计、教育培训、文博会展、艺术交流、众创空间以及商业配套、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。